2024-08-21 01:08:49
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棗核吞下中藥方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棗核吞下中藥方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小紅棗的營養(yǎng)成分比大紅棗好。
大紅棗又稱駿棗,好的大棗皮薄,顏色紫紅,顆粒大而均勻、果形短壯圓整,皺紋少,痕跡淺;皮薄核小,肉質(zhì)厚而細實;如果皺紋多,痕跡深,果形凹癟,則肉質(zhì)差和未成熟的鮮棗制成的干品。
小紅棗就是灰棗,灰棗也稱為新鄭灰棗,果實呈長倒卵形,果皮為橙紅色,核小肉厚,吃起來比一般的紅棗要甜,原產(chǎn)地為河南新鄭,后引種于全國各地,現(xiàn)新疆且末等地區(qū)均有分布。市場上廣受消費者喜愛的灰棗就是若羌棗在成熟變紅之前,顏色發(fā)灰而得名,所以也被稱為若羌灰棗。
大紅棗和小紅棗兩者差別不大,只是因為品種原因,在含糖量、微量元素方面有差別,導致功效上可能有細微差別。
同一品種的紅棗當然是大的好!
紅棗首先看品種,比如新疆的紅棗主要有駿棗和灰棗,還有哈密大棗,在同一品種當中個頭越大的越好吃,價格也就越高!但是比如灰棗本身就比駿棗小很多,但是很好吃,棗核也很小。所以紅棗好不好要看品種,不能簡單的按大小來區(qū)分!
大紅棗好,大紅棗的肉質(zhì)比較緊實,而且肉也比較多,大紅棗的核也比較小,所以大紅棗一般情況下都是比較貴的,比如我們常見的新疆和田棗,就是比較大的紅棗,小紅棗核太多,吃起來不方便
吃的話還是大紅棗比較好?,F(xiàn)在市面上紅棗的種類很多,有一些個頭特別大,有一些特別小。如果只是泡水喝選擇小紅棗也可以,更方便泡出味道。如果是選擇吃或者是做甜點的話還是要選擇比較大的紅棗。大紅棗肉質(zhì)厚,口感甘甜,吃起來味道非常不錯。
大紅棗好,大紅棗肉多,吃起來比較美味,肉多的大紅棗一口咬下去品到的質(zhì)感比較有感覺,嚼起來也能品嘗到棗肉的感覺,小紅棗核大肉少,吃起來沒感覺,也很難品嘗到棗肉的質(zhì)感,不會給人帶來咀嚼的美感,不如大紅棗吃起來有嚼頭,有品味感!
有哪些水果的核可以入藥,都有什么功效?
很多水果的核都可以入藥,例如芒果、荔枝、龍眼、橘子等,下面逸仙藥師舉例幾個常用的水果核類中藥。
芒果核:
為漆樹科植物芒果的干燥果核及種子,夏季食用熟芒果后留果核曬干備用。性平,味甘、酸、苦,歸肺、脾胃經(jīng),功效健胃消食,化痰行氣。主要用于飲食積滯,食欲不振,咳嗽,疝氣,睪丸炎。
荔枝核:
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干燥成熟種子,夏季食用熟荔枝后留果核曬干備用,用時搗碎。性溫,味甘、微苦,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功效行氣散結(jié),祛寒止痛。主要用于寒疝腹痛,睪丸腫痛,婦女少腹刺痛脹氣且有寒者。無寒濕滯氣者勿服用。
橘核:
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種子,果實成熟食用后留果核曬干備用,用時搗碎。性平,味苦,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功效理氣,散結(jié),止痛。主要用于疝氣疼痛,睪丸腫痛,乳癰乳癖,腰痛,膀胱氣痛。體虛患者慎用。
龍眼核:
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干燥成熟種子,果實成熟食用后留果核曬干備用,煎服用時搗碎;外用時煅存性,研末調(diào)敷。性平,味苦、澀,歸肝、脾、膀胱經(jīng)。功效行氣散結(jié),止血,燥濕。主要用于疝氣、瘰疬,創(chuàng)傷出血、腋臭、疥癬、濕瘡。
棗核:
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果核,燒后研末敷用。性平,味苦,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功效解毒,斂瘡。主要用于臁瘡,牙疳。
黃皮核:
為蕓香科植物黃皮的干燥成熟種子,夏季收集成熟種子,洗凈,蒸熟,曬干備用,用時搗碎,可煎服用,也可外敷用。性微溫,味辛、苦。歸肺、胃、肝經(jīng)。功效理氣,止痛,散郁,拔毒。主要用于疝氣痛,睪丸腫痛;外用治小兒瘡癤,蜈蚣咬傷,黃蜂螫傷。
(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(yī)院尹順明提供)
說到水果核可以入藥,肯定先說說我們南方人最喜歡吃的荔枝。除了果子美味,果核也是難得的一味中藥,藥用價值你值得一看。。
荔枝核具有降血糖、調(diào)血脂、抗肝損傷、抗病毒及抗腫瘤等作用。性味歸經(jīng)甘、微苦,溫。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
主治用于行氣散結(jié),祛寒止痛。用于寒疝腹痛,睪丸腫痛。用法煎服,10克?;蛉胪?、散劑。鹽荔枝核長于療疝止痛,用于睪丸冷痛及小腸寒疝。
藥方1.心腹胃脘久痛,屢觸屢發(fā)者:荔枝核5克,木香3克,研為末。每服3克,溫水服用。
用于狐臭:荔枝核焙干研末,白酒適量,調(diào)勻徐擦腋窩,每天2次。
還可以用于降血糖: 荔枝核500克打碎,加白酒1000克浸泡30分鐘后,小火煎煮20分鐘,放置3~5天。每次服15毫升,每天3次。3個月為1個療程最佳。
有疑問可以回復交流,喜歡可以關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棗核吞下中藥方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棗核吞下中藥方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Copyright © 2005-2024 中草藥資訊網(wǎng) m.oxsd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免責聲明: 1、本站部分內(nèi)容系互聯(lián)網(wǎng)收集或編輯轉(zhuǎn)載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 2、本頁面內(nèi)容里面包含的圖片、視頻、音頻等文件均為外部引用,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儲。 3、如涉及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(quán)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(nèi)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! 4、本站如遇以版權(quán)惡意詐騙,我們必奉陪到底,抵制惡意行為。 ※ 有關作品版權(quán)事宜請聯(lián)系客服郵箱:478923*qq.com(*換成@)
滬ICP備2024051031號-100